4000-987-981
离开你,我活不下去!歇斯底里式的亲密关系怎么破?

“我穿着纯白的薄纱

跟着他旋转在灯下

知道是最后一次拥着他

日出后就应该

试着忘了 要试着忘了他

我离不开他 也留不住他

心像空荡大厅 一切就要蒸发

我离不开他 风留不住沙

远距离的牵挂 数思念的时差”

 

来访者的手机响了,铃声是这样一首歌。

 

接完电话后她看着我,然后解释道:我感觉这首歌就是我现在的状态。

 

“从小到大不知道怎么回事,对身边的男人没一个来电的,也没有真正喜欢的人。谈过几段恋爱,都是因为“他人不错,对我好”,而我根本没有动心的感觉。”这是她的过去,像白纸一样单纯。

直到工作以后遇上自己的上司,他教给她很多东西,手把手带她怎么做项目怎么和甲方谈判。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到公司的业务骨干,她爱上了他,正好他也爱她,于是两个人走到了一起。

 

可不知道偏偏卡在了哪里,婚后没多久,她又感觉很难受,觉得自己不够喜欢,但是又离不开,内心充满了矛盾。

 

不仅仅是那些眉来眼去的女同事,也不仅仅是他那么优秀给她带来的压力,她不敢放手却更加痛苦。

 

她的内心甚至在想:“我这样是在作么?”

 

 

这样的情形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词:矛盾型依恋。

 

人最早的依恋关系是在婴儿期和自己的养育人建立起来的,尤其是妈妈。

 

心理学家曾经做过“陌生情景实验”,把母婴放在陌生的环境当中,让妈妈离开再回来,观察婴儿的反应。

 

经过长期的观察,把婴儿对妈妈的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种:安全型依恋、回避型依恋、矛盾型依恋。

 

而她和老公的关系就和矛盾型依恋有些相似。

 

矛盾型依恋属于不安全依恋。这类婴儿在妈妈将要离开时会很警觉,表现出不安、反抗,哭闹。但妈妈回来时,他对妈妈的态度又是矛盾的,既想和妈妈接触,又反抗接触,当妈妈亲近他时,会生气地拒绝、推开。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他似乎很不安心,无法专注,不时地朝妈妈看,总是表现出矛盾和焦虑的状态。


长大以后,依恋类型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,特别是恋爱进入亲密关系,人们往往就是在重复这种早期的依恋关系。

 

为了证明自己是被爱着的,就会各种挑剔,或改变。这个时候亲密关系不再是两个平等的对象在进行爱的互助和交流,而是成为了一方向另一方操控的局面。

 

失衡的关系不再让任何一方感受到爱,而失去支撑两个人在一起的力量没有了,关系也就会变得岌岌可危。

 

 

“离开你,我活不下去”。

 

这句话可以翻译为:离开你,包括主动离开和被动离开;活不下去,指失去这段关系、没有你,痛苦的程度堪比死掉,即这痛苦在精神层面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。

 

也许你会问:成年人也会分离焦虑吗?

 

是的。分离焦虑,虽然最早指婴幼儿与亲人分离引起的焦虑不安,但是很多成人也存在这种分离焦虑。

 

从小,我们就一直在学习怎样分离,剪断脐带的那一刻,我们实现了与妈妈共生体的分离,并用哭声宣告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;

 

学习走路的那一刻,我们踉踉跄跄,着急地从这头走父母所在的那一头,在骄傲自豪的同时,也充满了恐惧和期待,期待仍有父母可以做保护;

 

走进托儿所的那一刻,转身向父母挥手告别,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,面对一群陌生的人,我们要学会独自去迎接各种未知的考验;

 

成年后出嫁的那一刻,哪怕新郎就是对门邻居,在出嫁当天仍会泪流满面,因为我们知道,在这一刻自己将真正的独立,要脱离父母独自去生活;

 

分离焦虑如果不解决甚至会伴随我们的一生。

 

 

很多成人的关系里,之所以出现分离焦虑,就是因为担心自己和外界的共生关系出现问题。

 

比如,刚开始我们讲过的那位来访者,她会觉得“离开你,我活不下去”,因为天天粘在一起的两个人,一旦有一方生出分离的愿望,就意味着,这个共生的幻想将遭到破坏,于是不想分离的另一方,会感受到被抛弃,进而感觉自己离死亡不远了一样。

 

这时,不想分离的一方非常想去抓住这段关系,以在那里找到控制感,进而继续活在混沌共生的幻想里,只是对方未必想配合这个游戏。

 

可见,这样的共生,导致了强烈的分离焦虑。

 

图片

越焦虑,越控制;越控制,越焦虑,婚姻里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。

 

最常见的控制,就是我觉得你需要,然后我去强加给你,而且是以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这个理由。

 

有一种冷,叫妈妈觉得你很冷,这句玩笑话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。

 

妻子以自己爱的名义,强加给老公一个意见,因为她们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爱老公。其实,老公未必领情,但妻子不会考虑老公的感受,且要求老公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。

 

妻子内心的逻辑是这样的:你不受我的控制,我很焦虑,我要你按我说的去做,即使是穿上一件我买的衣服,配合我的焦虑,否则,我就会死。这也是“离开你,我活不下去”的延伸版。

 

可见,过度控制,看不到对方作为一个人的存在,就是对关系的攻击和破坏,因为“你觉得你是对对方好,对方却觉得自己是受害者”,这不仅是费力不讨好,还形成了过度控制的关系。

 

图片
 

意识到问题,就是改变的开始,成长的开始。

 

也就是说,他们要认识到,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主张,自己的选择,而自己能做的就是直面痛苦和焦虑,然后让自己成长。

 

这时可以试试“最坏打算法”,即最坏的结果出现后,自己能否承受。

 

比如,妻子可以问问自己,失去老公,自己真的无法活下去吗?很多时候,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。

 

走出歇斯底里式的亲密关系,需要双方一起努力和成长,作为过度控制方,要明白,自己能够负责的只有自己的事情,对方的事情需要他们自己负责。

 

图片
 

人需要基本的控制感,但主要方向应该是控制自己。

 

我们要在信任、爱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关系,摆脱心中的恐惧感、责任感和愧疚感,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。

我要咨询
留下您的问题,让我为您解答吧!
*资料仅用于情感分析,严格保密
咨询问题
立即咨询
立即咨询
提交问题